跳到主要內容

[日文歌曲]米良美一 - もののけ姫 (魔法公主)

もののけ姫 (魔法公主)
詞:宮崎駿/曲:久石讓/歌:米良美一

はりつめた弓の ふるえる弦よ (張滿的弓上的抖動的弦啊)
月の光るにざわめく おまえの心 (在月光下喧囂的 是妳的心)


とぎすまされた刃の美しい (磨快了的刀刃的美麗)
そのきっさきによく似た そなたの横顔 (與那刀尖鋒銳相似的 是妳的側臉)
悲しみと怒りにひそむ まことの心を知るは (能夠瞭解潛藏在悲傷與憤怒中的妳的心的)
森の精 もののけ達だけ もののけ達だけ (只有森林中的精靈們了)

--------------------

魔法公主是宮崎駿作品中我喜愛的前兩名(另一部是風之谷)
好劇情+久石讓的配樂+好聽的主題曲,
而且堪稱成熟的作畫品質

這首宮崎駿在1996年推出的電影"魔法公主"的主題曲,
應該很多人都很熟
不過如果說唱這首歌的人其實是個男性...你相信嗎?
不管相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唱這首歌的聲樂家(米良美一)是男的

米良美一原本在大學時代主修男高音,
後來指導他的聲樂老師認為他的聲音很有發展性,
鼓勵他轉向假聲男高音發展
在日本出了好幾張日本藝術歌曲跟日本傳統歌謠的專輯
是少數亞洲假聲男高音能夠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席地位的

他獨特的地方在於不管是在高音域或是低音域,
都能夠維持相同音色
在真假音換聲區的轉換上幾乎難以察覺
這在假音唱法中是相當難以克服難以駕馭的技巧
(除了天生就是要加上練習)

說到米良美一這類的假聲男高音,
其實在巴洛克時代的歌劇或藝術歌曲裡頭
是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的
十六世紀中期,梵蒂岡教廷頒布教皇敕令,
禁止女性歌手參加教堂唱詩班
因此有些聖歌或歌劇演出,
都是由音域較高的男性喬扮成女性,以女性的聲音來唱。

而這些男性歌手為了不受青春期變聲影響,
使嗓音維持在高音域的等級,
都會在青春期到來之前施行閹割手術
也就稱為閹人歌手(或是去勢男高音)
一般在男童7歲至12歲時施行閹割手術。

因為發聲是聲帶振動的結果,聲帶是發聲、歌唱的重要部位(包括堅韌的軟骨組織和柔軟的膜片)
音調高低與膜片成反比,膜片越短、越薄,
歌唱的音調則越高。
青春期男女聲帶長度約12~15毫米間,
近成年時女孩聲帶略增至13~18毫米,
而男孩聲帶可達18~23毫米。
閹人歌手因缺乏有助於聲帶長度增加的雄激素,
膜片長度維持在7~8毫米。
成年後既能擁有男性的體格和肺活量,又能保持著童聲。

這類歌手在整個17、18世紀非常盛行
每年都有超過4000個人成為閹人歌手
這些人大多出身貧寒,
從小就必須每天練唱至少六個小時,能登上台的終究是少數
有名的作曲家還特地培訓閹人歌手,
好讓他們能夠不斷演唱自己的作品
像是當時的韓德爾,就號稱身邊有七大閹人歌手,
個個宛如明星
絕不輸當今的星光幫
而閹人歌手中最最有名的一人自然屬法瑞奈利,
在18世紀幾乎無人匹敵
在32歲就完全不到外頭演出,
而歸屬到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的宮廷中
每天晚上獻唱同樣的四首歌曲,時間長達十年之久
(不過法瑞奈利從來沒有跟韓德爾合作過)

由於閹人歌手音域廣、又擁有女性歌手所難以擁有的聲音力道,
獨特音色與歌唱技巧結合,能演唱極困難的聲樂段落
(甚至作曲家特別為他們編寫),
十分受到當時聽眾歡迎。

但是這樣的情況造成很大的問題,
作曲家一味的追求歌曲的技巧
導致不管劇中角色的性別為何,不管角色所設定的性格為何
什麼需要特殊演唱技巧的角色都由閹人歌手來演出
也造成會有一齣戲裡頭,閹人歌手用女性的聲音唱男性的角色,而女性也由男性扮演的
大家就在劇裡頭互相飆高音,淪為一種非常不營養的藝術
(早期的歌劇始終存在著劇情薄弱到不行,要求的演唱又難的可以的極端情況)

由於這樣的行為被認定是不人道,
再加上作曲家致力於改革,聲樂技術也隨時間提升
舞台上的女性角色也開始真正由女性來演出
於是18世紀後,這類歌手就消失了

不過即使到現在,閹人歌手所造成的影響還是有
像是莫札特所寫的歌劇,
很多地方就只能讓女中音來扮演男性的角色
因為根本沒有男性歌手能夠勝任裡頭的曲目

而原本巴洛克時代,巴哈的聖歌或是韓德爾所編寫的歌劇,
專門為這些人編寫的橋段,
如果真的要依循古味,
就只能就改由像米良美一這樣的假聲男高音或是由女低音來演唱
(通常假聲男高音的音域大約就是在女低音的音域左右,但也是有能達到女高音的水準的歌手)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鋼筆]Conklin Duraflex 120Th Anniversary Fountain Pen (Conklin Duraflex 120週年紀念鋼筆)

這款 「 Conklin Duraflex 120 週年紀念鋼筆 」 是 Conklin筆廠在2018年下旬發售的限量筆款 (圖1) 外盒是長條狀正方形 (圖2) 外盒有標示限量編號(????/1898) (圖3)盒中有一支筆+一瓶120週年藍墨水(30ml) (圖4)筆尖是 OmniFlex™筆尖(彈性尖) (圖5 )筆+墨水的合照 (圖6)開箱照(打開就長這樣) 「 Conklin Duraflex 120 週年紀念鋼筆 」 筆桿及筆蓋 為手工打造的深藍色混黑色大理石樹脂花紋, 配上玫瑰金飾邊, 筆蓋上刻有著名的Conklin標誌, 全球限量只有1,898支 (CONKLIN 品牌成立為1898年), 而每支筆桿上刻有獨立的限量編號。 筆蓋頂端鑲有Conklin Est  1898年的徽標 筆蓋環 帶上刻有著名的Conklin月牙 , 兩側有三個Conklin Crescent標誌。 這款筆為吸/卡兩用 使用歐規卡水或歐規吸墨器(隨盒附1支吸墨器) 搭配的 OmniFlex™筆尖 是 Conklin在 2018年推出的新款筆尖 藉由書寫者適當施壓,兩側筆尖將會劈開,製造不同粗細線條 (也就是彈性尖) 目前市面價格似乎都是公訂的2,600元 不過有些店家有額外加贈其他的墨水 整個來說,算是很划算的限量筆款(跟其他動輒五位數的限量筆相比...) 但是要注意,彈性尖雖然可以寫出不同粗細的筆畫 也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的亂壓 錯誤的施壓或錯誤的書寫方式 , 會讓筆尖很快的損壞

[鋼筆] 三文堂-TWSBI GO vs ECO-T

ECO-T 是三文堂的前入門筆款(實售價850元,MIT) TWSBI GO 是三文堂的現任入門筆款(實售價570元,MIC) 身為前後任入門款,兩者有什麼異同 這篇文想要來比較一下兩者 先來聊聊外型 ECO-T 長度略長於TWSBI GO TWSBI GO 筆桿略粗於ECO-T 兩者的筆蓋幾乎等長,長度差異主要在筆身 ECO-T整體設計有稜角,TWSBI GO則是圓滾滾的 說到包裝質感 ECO-T的包裝質感真的要優於TWSBI GO TWSBI GO用塑膠盒,從頭到尾都有種廉價塑膠感 而ECO-T在外包裝,配件上也比TWSBI GO要來的優 (不過是因為兩者吸墨方式不同,自然就免去一些配件) 說到握位 兩者身為入門款,也都有設計出握位角度 讓初學者或習字者更容易把筆握對 比較兩款筆握起來的感覺,個人偏好ECO-T 雖然TWSBI GO較粗的筆桿可以提供一定的握持感 但是就如同習字鉛筆為什麼偏向三角形或多邊形 圓形握起來的感覺就是略遜於三角形或多邊形 ECO-T在這一點也是如此(一握就可以感覺到了) 談談筆尖 兩者都是不鏽鋼尖,筆尖也是一模模一樣樣 甚至連寫起來的觸感都一樣 只差在筆尖上頭的紋路印花 ECO-T的紋路是有深度的,像刻上去的 而TWSBI GO看起來像雷雕上去的 大概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吧 再說吸墨量 ECO-T是三文堂筆款使用很久的活塞上墨 TWSBI GO則是新推出的彈力上墨 兩者的吸墨量差異不大 比起傳統的卡水或吸墨器,都能提供更大的儲墨空間 最後談談維護保養 ECO-T是活塞上墨,隨筆也會附上拆卸工具跟矽油 不過使用者要保養,還是要學著拆卸 雖然拆卸跟裝回難度不高 但很多時候送回原廠維修,都是拆卸回復過程不當造成的 而TWSBI GO,就是很簡單的彈簧構造 感覺上不太需要什麼保養... 其實三文堂的保固很到家,即使要維修也不會有大問題 這兩款筆的價格很平價 喜歡鋼筆的人可以勇於嘗試~

[推理小說] 安樂椅偵探

其實我有好多想聊的,當了十多年的推理小說迷,長時間都是孤單的, 即使你看了內容精采到爆的好書想跟人分享,可能也會被冷回... 這年頭不夠文青是不行的 今天先來討論 「 安樂椅偵探 」 這個類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類型,也是個人很喜歡的類型,不過在茫茫推理書海中的數量偏少 「安樂椅偵探」顧名思義就是 安樂椅+偵探 ,簡單的說就是躺著辦案(喂!) 正所謂「 偵探不出門,便知案中事 」, 動口動腦不動手 是絕對的原則 這很挑戰作家的敘事能力 一般來說,「安樂椅偵探」會符合以下條件,符合得越多,純度就越高 1.  偵探基於某些原因不到場偵查 (有可能是身體不允許、時間不允許、偵探懶得出門...) 2.  透過第三人獲得案件的細節 (例如透過友人、透過警探、透過報章雜誌的報導) 3. 從有限的線索推理真兇 (跟那種偵探跑來跑去的類型不同,所能取得的證據相對有限而單純) 4. 偵探絕對理性 (由於推理過程完全沒有接觸被害人跟兇手,完全從純理性的角度切入推理) 艾勒里.昆恩的作品有一個很有趣的環節,就是 「向讀者挑戰」(來自作者的挑戰) 在偵探要解答謎題之前,作者會插入一篇挑戰信, 向讀者揭示所有的證據都已經呈現,沒有隱藏任何關鍵證據 讀者跟偵探一切公平競爭,毫無隱瞞 橫溝正史也玩過一樣的遊戲,告訴讀者 「讀到這裡你已擁有足以解開謎題的線索」 這是一種純粹理性的碰撞 「安樂椅偵探」類型有趣的地方就在此,讀者跟偵探所能得到的線索完全相同 偵探除了自己腦補,不會得到比讀者更多的資訊 這對作家也是一種挑戰,如何讓結局合情合理而且讓讀者心服口服,真心不容易 由於偵探不出門,作者安排橋段就比較難插些風花雪月的內容充場面,故事多半都以「短篇」為主 而且,雖然偵探不出門,但是還是得有手下(配角)去幫忙取得推理素材 轉啊轉啊又很容易回到福爾摩斯+華生雙人組合的套路上 推理小說的發展就是這麼樣的趣味啊 [推薦作品] (1) 角落裡的老人 The Old Man In the Corner(作者:艾瑪·奧希茲)(偵探:老人) 這本的主角是推理小說史認定第一個安樂椅神探,雖然也是有不認同的說法 不過這本在1908年出版的作品定義了「安樂椅偵探」的雛型絕對是無庸置疑的 劇情的反轉更是一絕,真正意義上的說明善惡並不這麼絕對 詹宏志先生的推理專門店也有代理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2) 廚師太多了 Too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