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耳機週邊]輕巧迷你的USB DAC+耳擴 - Fireye DA


















[本文是舊文,搬運自痞客邦自己的部落格]

今天要介紹的是Fireye DA,
電光火石出品的DAC+AMP一體機
究竟葫蘆裡有什麼藥,跟以前的藥又有啥不同,讓我們看下去
先說結論,否則怕大家還沒看完就先點上一頁了
經過這幾天聽下來的心得,
這台Fireye DA是足以扮演好建置隨身CAS的角色

所謂的CAS,可不是冷凍豬肉~
而是以電腦作為音樂訊源所架構的系統
(Computer as Source 或Computer Audio System)
其實大伙們從有電腦開始就有在用了,
不管是接喇叭,接耳機,其實都是簡易的CAS
好處是,如果能取得比CD更好的音源,一樣能輕鬆的輸出,
端看你的機器能不能支援
(一般CD只有16bit/44.1kHz,但隨著網路進步,已經能買到高取樣率的音檔)
但是因為大多數的電腦(或筆電)內建的音效晶片並不好,
且電腦內部各類訊號交雜,
造成輸出的聲音往往加了料(雜音,噪訊,沙沙聲),
用普通的便宜耳機可能還聽不出來,一旦換上好一點的耳機,
一接上可能就想拔下來了
於是乎,就出現了以更換音效卡或是接上DAC的方式來應付這樣的問題

如果還是無法想像DAC的用途,
那就把DAC想成是外接音效卡,讓電腦跳過內建的音效晶片,
而透過DAC晶片輸出聲音
而以CAS為取向的機器,
多半是以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耳擴(Headphone Amplifires)的形式呈現
又稱為一體機
如果你常用電腦做為播放音樂的訊源,
用電腦來看電影,看影片(??)等會發出聲音的行為
那麼Fireye DA就會是你可以選擇的器材之一,
由於一般的一體機體積其實都不算小,即使不重,
卻也不是很方便帶出門,更遑論那些很重的器材了
而這台Fireye DA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因為是試DAC,不是試線材,也不是試耳機,
所以經過多番嘗試,決定以以下方式測試,線材均採原廠線
(其實也就一條USB線)

各種耳機因為等級,解析,走向不同,所以以"平均"的聆聽感受為主,
除非個別耳機差異很大,否則不特別提出

測試用耳道:FXT90L2(12歐姆),IE8(16歐姆),UM1(25歐姆)


測試用耳罩:sr125i(32歐姆),HD 668B(56歐姆),HD25-1 II(70歐姆)

測試用音源:筆電(Acer Aspire 5750G),USB供電

測試接法:
USB-->Fireye DA-->(Phone out)耳機(以下稱Type 1)
USB-->Fireye DA-->(Line out)Stepdance-->耳機(以下稱Type 2)

測試用音樂:
(1)TACET THE BEST 2008 (TACET,鋼琴,室內樂,古典)

(2)TACET THE BEST 2011 (TACET,弦樂,室內樂,古典)
(3)SOUSA 24 FAVORITE MARCHES (MERCURY,FENNELL指揮,銅管,古典)
(4)Turn Left Turn Right (貴族,國樂演奏古典)
(5)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環球,音樂劇)
(6)UNITED CUBE - Special Edition - (CUBE,K-POP,舞曲)
(7)大塚愛 - 愛 am best  (Avex,J-POP,女聲)
(8)ZARD - Golden Best 15th Anniversary  (B-Gram RECORDS,J-POP,女聲)

以上都以CD用EAC輸出為WAV檔至電腦用foobar2000播放,無其他設定

(喜歡的音樂是值得買來聽跟收藏的)

聽感分享:
底噪只有在用FXT90L2聽的時候比較明顯,
另兩款則較不明顯(在正常聆聽音量下)
而耳罩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除非你轉到很大聲,
不然停掉音樂時背景是黑的

用Type 2接法比用Type 1接法,不論古典或流行,

聲音來的有厚度,也來的有氣勢(爆發性)
不過,對錄線線材調音跟Stepdance(耳擴)本身造成如此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光耳擴就比這台貴兩倍以上 (汗...)
但是也表示這台玩Line out的發展性是頗高的

以下都是用Type 1接法的聽感分享
Low增益所出的聲音比較柔和,
High增益則較有爆發力(在推耳罩比較能有此感受)
bass Off的低音比較符合一般聽感,bass On的低音適合低音控

聽(1)鋼琴聲有線條感,高低音域的延伸有不錯的呈現

聽(2)弦聲清晰,部分曲目的擦弦聲呈現得相當不錯,在小編制演奏下表現稱職
聽(3)音場不大反而呈現出遊行隊伍從你面前經過的聽感,銅管聲響表現優於鼓及敲擊樂器
聽(4)國樂的表現普普,該有的其實都有了,不過沒有特別驚豔
聽(5)這張的魅影實在沒啥氣勢,舞台效果受限,但聲音延伸性佳(就是沒那麼空靈,但還是有餘音繞樑)
聽(6)韻律感呈現佳,人聲算是忠實呈現,沒有那種低到心臟沒力的低音(bass Off)
聽(7)話說,小愛等同半引退了,嗚~我還要看演唱會啦~(這是心得嗎?)
聽(8)ZARD的音樂真的好棒喔,可惜以後聽不到了~泣(根本就沒有好好在分享~)

總體來說,聲音會呈現在聽者的正前方不遠處,類似坐在音樂廳最前排跟站在遊行隊伍旁

聽快節奏或節奏感較強的流行樂是挺有感覺的~
另外短暫的聽了Beethoven Symphonies Nos. 7 (Wiener Philharmoniker, Carlos Kleiber)
在大編制演奏下,多種樂器同時發聲時會有擁擠感,
雖然後方的樂器還是能聽到,但是前排的樂器就有點搶戲了(或許可以用USB線改善)

拉拉雜雜的寫了一堆,還是簡略的把優缺點條列出來讓大家參考

優點:

1.重量輕巧好攜帶,髮絲紋路相當有質感
2.支援24-bit/96kHz (好吧,這確實是市面上DAC規格的標準)
3.人聲略靠前,音色偏中性
4.樂器定位準確,弦聲頗真實,鋼琴聲佳
5.提供bass增益,應可滿足低音控需求
6.提供Line out & 光纖輸出,可依需求另接耳擴 (強烈建議可以玩看看)
7.提供Low / High 增益控制,可供不同阻抗耳機需要 (一般來說調到High比較通吃)
8.音量調節靈敏,容易調到合適的音量(有些DAC或耳擴並不好轉)
9.適合流行樂、器樂(快節奏)、人聲、小編制室內樂

缺點:

1.沒有RCA輸出 (雖然這麼說,但是考量隨身需求,未必需要RCA輸出)
2.底噪在低阻抗耳機下較明顯(耳罩部分在合適聆聽音量下基本上是OK的)
3.沒有附變壓器(完全走隨身),也不適用電光火石的電供(這台吃DC 5V)
4.沒有送收納袋,出門得先自己幫她找個家 (有Fireye 1的倒是可以拿送的收納袋來用,這台比Fireye 1還小台)
5.跟Line out另接耳擴相比,Phone out音場略小,人聲略薄(但是這樣比好像很殘忍喔 Orz)
6.大編制演奏時,樂器分離度略不足,多種樂器同時演奏時有擁擠感

如果你平常會帶著電腦趴趴走,又想隨時享受好音質,
那這台絕對值得選
如果你還沒買過USB DAC,對需求不了解,
這一台值得列入試聽的名單中
(原則上,如果耳機很多,盡量是選聲音中性的器材,以線材來調音)
如果你平常只會在家聽音樂,沒有攜帶的考量,
那其實可以加點預算買更高階一些的機種

不過,自從拿到這台,上班或休息時間聽音樂真的方便多了
去圖書館,去星巴克,去麥當勞也只要帶著電腦,不用多帶著音樂撥放器,
接上USB,接上耳機,就能輕鬆聽音樂
(試了好幾台電腦,確實是接上USB,設備就自動裝好了,夠傻瓜)
話說,簡單輕鬆才應該隨身系統的本質啊~

此外,為了不讓廣大想入坑的朋友們走冤枉路,
要提醒一下,
USB DAC是要接電腦或有USB輸出的設備用的,
如果你是用手機,用隨身撥放器,用錄音筆之類的音源,
那該買的是隨身耳擴
若你很追求音質,想建構家用系統,
那乾脆從純DAC+純綜擴的方面下手,
選對方向,可以省的花冤枉錢(但不代表你可以少花錢 XD)
而且,在追求好的器材時,也得取得品質好的音源(音樂),
否則是發揮不出器材的實力的
[要轉檔,最低別低於320kbps取樣率,能轉成wav,flac,aiff之類的無損是最好的]

感謝大家看了小弟這麼長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分享討論~畢竟聽感還是會因人而異
感謝建明兄不嫌棄提供器材讓小弟測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鋼筆] 三文堂-TWSBI GO vs ECO-T

ECO-T 是三文堂的前入門筆款(實售價850元,MIT) TWSBI GO 是三文堂的現任入門筆款(實售價570元,MIC) 身為前後任入門款,兩者有什麼異同 這篇文想要來比較一下兩者 先來聊聊外型 ECO-T 長度略長於TWSBI GO TWSBI GO 筆桿略粗於ECO-T 兩者的筆蓋幾乎等長,長度差異主要在筆身 ECO-T整體設計有稜角,TWSBI GO則是圓滾滾的 說到包裝質感 ECO-T的包裝質感真的要優於TWSBI GO TWSBI GO用塑膠盒,從頭到尾都有種廉價塑膠感 而ECO-T在外包裝,配件上也比TWSBI GO要來的優 (不過是因為兩者吸墨方式不同,自然就免去一些配件) 說到握位 兩者身為入門款,也都有設計出握位角度 讓初學者或習字者更容易把筆握對 比較兩款筆握起來的感覺,個人偏好ECO-T 雖然TWSBI GO較粗的筆桿可以提供一定的握持感 但是就如同習字鉛筆為什麼偏向三角形或多邊形 圓形握起來的感覺就是略遜於三角形或多邊形 ECO-T在這一點也是如此(一握就可以感覺到了) 談談筆尖 兩者都是不鏽鋼尖,筆尖也是一模模一樣樣 甚至連寫起來的觸感都一樣 只差在筆尖上頭的紋路印花 ECO-T的紋路是有深度的,像刻上去的 而TWSBI GO看起來像雷雕上去的 大概這樣可以降低成本吧 再說吸墨量 ECO-T是三文堂筆款使用很久的活塞上墨 TWSBI GO則是新推出的彈力上墨 兩者的吸墨量差異不大 比起傳統的卡水或吸墨器,都能提供更大的儲墨空間 最後談談維護保養 ECO-T是活塞上墨,隨筆也會附上拆卸工具跟矽油 不過使用者要保養,還是要學著拆卸 雖然拆卸跟裝回難度不高 但很多時候送回原廠維修,都是拆卸回復過程不當造成的 而TWSBI GO,就是很簡單的彈簧構造 感覺上不太需要什麼保養... 其實三文堂的保固很到家,即使要維修也不會有大問題 這兩款筆的價格很平價 喜歡鋼筆的人可以勇於嘗試~

[周邊]灌墨水的好工具-針油瓶

針油瓶,是功能非常多的工具 今天要介紹的,是用來作為鋼筆上墨的工具 除了活塞式或是非得把筆頭塞進去吸墨水的筆款外 舉凡吸墨器或是卡水,用針油瓶上墨,我覺得是最方便的 說到幫鋼筆上墨 有人喜歡用原瓶(就是原原本本整瓶墨水拿來用) 不過為了避免上墨時造成整瓶墨水污染變質 多數人應該都習慣用分裝,先吸一些出來用,用來再補充 或者用針筒把抹水從原瓶中吸出來上墨 分裝,有人用冷凍管,有人用玻璃瓶 然而,個人覺得最好用的非針油瓶莫屬 而且瓶身最好要挑硬材質的 (軟材質的瓶身,攜帶時要小心) 為什麼說針油瓶好用 首先,他具有 「 分裝 」 效果,功能等同冷凍管 但是,他又同時具備 「 針筒 」 效果, 灌墨時只要把長長的針插進去吸墨器或卡水 很快速的就能完成上墨的工作 再加上,如果你要 用棉花棒什麼的來 試墨, 針油瓶也派的上用場,而且也不會污染到分裝墨 假如要直接滴在紙上,也是很OK的 所以說,針油瓶的優點 1.上墨快又方便 2.塑膠瓶身,很難摔破 3.可採用多種試色方式 4.購買價格便宜 如果你有玩鋼筆上墨的需求,一定要試試~

[鋼筆]OFP-EF-GY 慕那美 OLIKA EF 透明細字鋼筆 (monami)

  <型式> OFP-EF-GY 慕那美 OLIKA EF 透明細字鋼筆 (monami) 長鋼款 (Fountain Pen) 不銹鋼明尖 (stainless steel) 吸墨器+卡水兩用 (Ink Refill Converter or Cartridge) 備註:吸墨器類型不明,應該是歐規卡口 <試用心得> 氣密性:普通 筆尖彈性:無 好寫否:微刮感 這組筆,最近出現在常去的文具店架上(101文具天堂) 廠牌是monami,一家"韓國"的廠商 代理商是利百代(LIBERTY) 定價才60塊,實售價還打66折(得易會員價) 1支筆+3個卡水,這樣的價格真的就是很入門 至於實際書寫的感覺如何?後面繼續看下去 筆桿是透明的,握位是橡膠軟墊(很像以前寫0.38中性筆) 握位的顏色跟附帶的卡水顏色一樣,很容易分辨 廠商也提供很多種顏色,要當彩色筆用也很OK 實際使用上 使用自帶的卡水,插入後沒辦法立刻出水 搖了好幾次才開始能畫出顏色(低價筆很常有的問題) 老實說,如果是一個初入門的鋼筆適用者 可能會不知所措,然後就把筆拋在一旁了 而且,或許因為是EF尖 第一筆書寫,刮感隨之而來,甚至還稍稍刮破了紙 隨著持續書寫,熟悉控制下筆的力道,刮感就沒那麼明顯了 但寫橫劃的時候,刮感還是會有 而筆幅表現確實很符合EF,適合筆記書寫使用 這隻筆作為入門筆款,除了價格以外 設計也有巧思 筆桿長度剛好可以容納一個備用卡水 也就是使用者除了使用中的卡水外, 可以直接多備用一個放在筆桿內 攜帶方便,也提供了出外臨時補充墨水的需求 推薦度:★★★(3.0) 推薦理由:適合想嘗試鋼筆書寫又不想花太多錢的朋友 (9/4更新) 刮感在書寫一陣子後消失了, 其實是很合格的平價鋼筆~